人力資源漫談│崗位管理
來源:三茅人力資源網 類別:HR天地 閱讀數:32
崗位作為一個組織的最小單元,承擔著最基礎的工作或任務,保障著組織的正常運轉。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,我們經常聽到“招聘、績效、薪酬、培訓”等,而“崗位管理”則談及相對較少,難道說崗位管理就不重要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崗位管理可以說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,做好崗位管理,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職能才能充分發揮。
一、什么是崗位管理
崗位管理是以組織中的崗位為對象,對崗位進行設置、描述、匹配以及評估的過程。崗位管理涉及四個方面:一是崗位設置,包括設置哪些崗位、崗位結構比例、崗位編制數量等;二是崗位描述,包括崗位名稱、職責、權限、關系以及所需資歷、知識、技能和能力;三是崗位匹配,主要是指人崗匹配,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;四是崗位評估,主要涉及崗位定級、定薪等方面的內容。
二、工作分析、崗位說明書、崗位管理傻傻分不清
崗位管理的前提是工作分析,只有通過工作分析,才能系統、全面掌握與崗位相關的各種工作信息,否則崗位管理就無從談起。工作分析收集的信息可以參照5W1H進行分類,即What(員工需要做什么)、Where(工作在哪里完成)、When(工作將在什么時間完成)、Who(工作由誰來完成)、Why(工作的目的是什么)、How(完成工作需要哪些工具)。人力資源部門在開展工作分析時,一定要做好充足準備,選擇經濟、高效的方式或方法,如訪談法、工作問卷調查法、日志法、關鍵事件法等。
崗位說明書也有人稱其為職位說明書,對此我不作具體區分,統一稱為崗位說明書。崗位說明書是工作分析最直接的成果形式,是一套規范的說明文本,它對崗位工作進行了詳細描述,指導員工工作,有助于管理者進行招聘、員工培訓、績效考核、薪酬管理等。
由此可見,工作分析是崗位管理的基礎工作和前提,工作分析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崗位說明書,崗位說明書有助于企業更好的進行崗位管理。從內涵上看,崗位管理包含工作分析和崗位說明書。
三、崗位管理易出現的問題
企業在崗位管理過程中,經常遇到諸多問題,以我多年人力資源項目經驗,認為這些問題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:
1、技術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,如職責不飽滿、職責交叉或不明確、人員冗余、人崗不匹配、崗位名稱不規范、崗位名稱與職責不匹配、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不協調等等,關于這些問題,企業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可供參考,我就不作詳細介紹了,有興趣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書籍。
2、綜合考慮企業戰略、公司發展狀況、利潤、人工成本、企業文化、管理者風格、制度與流程等因素才能解決的問題,具體如下:
問題一:崗位設置是否越細分越好。崗位設置的細分程度需要綜合考慮,主要看企業的戰略導向,崗位越專業細分越能責任到人、越有利于員工在專業領域發展,但是其需要企業有良好的管理基礎以及嚴格的制度與流程進行保障,否則可能容易產生職責交叉、遺漏、相互推諉等問題。一般來說,一個企業總部機構的崗位設置較分支機構會更細分、大型企業較中小企業更細分、企業發展的成熟階段較起步或成長階段更細分。
問題二:新增業務是否就要新增崗位。人力資源部門經常會因為這個問題與業務部門產生分歧,新增崗位就意味著人工成本的增加,同時又不能不考慮業務的發展,否則人力資源部門在業務部門中的威信就會降低。關于這個問題,作為人力資源部門,首先應該與業務部門明確新增業務的定位、發展方向與路徑、目前所處發展階段、主要工作內容等,再決定是否新增崗位,不要一下子將所有新增崗位配齊,否則就會發現,很多新增的崗位基本工作都不飽和,而且常常會被業務部門安排其他工作。
問題三:崗位設置經常變動是否必要。有的企業部門頻繁調整崗位設置,一年一次、兩次甚至更多,最后發現:部門崗位設置的調整導致很多制度、流程跟不上變化,甚至與人力資源的崗位職級不能匹配,原本未交叉的職責也出現了交叉,崗位管理混亂。
一般企業崗位設置是以最小業務為單元進行劃分、依據組織架構的調整而進行調整,這就決定了崗位設置不會經常變化、崗位職責也通常不會交叉,因為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主要考慮因素是業務是否發生重大變化,如果你的企業經常因人而調整組織架構,那么人力資源部門就需要仔細思考了!企業即使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,一般崗位設置的調整也只是改變其歸屬和組合關系,崗位名稱、職責、職級等不會有太大變化,除非新增業務或業務發展方向發生重大變化。
人力資源部門一定要參與企業各部門的崗位調整,并為其提供調整的標準和要求,并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,否則,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,人力資源部門很多與崗位相關的制度、流程全部失效了。
問題四:崗位管理是否越標準越好。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困擾很多HR的問題,人力資源部門制定的崗位管理制度、標準、流程越細致或限制越多,業務部門就會覺得人力資源部門不了解業務狀況、不支持業務發展,反之,業務部門暫時滿意了,但卻造成了許多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產生,如員工職級與薪酬不能精準匹配、員工積極性降低、人才流失率增高、人工成本增大等,長期可能導致業務增長停滯,阻礙企業發展。
我認為企業崗位管理標準化的程度需要適度,不能過嚴也不能過寬,應依據企業自身性質、發展階段等綜合確定。一般來說,成熟企業的崗位管理標準化程度要高于成長或起步階段的企業,創新型企業要弱于傳統企業。
四、數字時代崗位管理面臨的挑戰
數字時代,企業的組織結構趨于扁平、柔性,組織邊界更加模糊,組織的運行需要更高效、敏捷,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也要求越來越高等等,這些均對企業的崗位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戰。員工在企業中的角色增多,如何定義角色,是否作為崗位進行管理?如果不作為崗位進行管理,那么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,使其主動承擔角色的職責并保證員工之間的公平;越來越多的工作,單一崗位的員工很難勝任,需要成立項目組完成,員工在項目組與企業正式組織之間的任務和關系應如何平衡;對于分布式領導、蜂窩型組織等新型管理方式,崗位管理又如何去適應等等問題,均需要我們去深入研究和解決。同時,傳統的崗位管理邏輯在數字時代如何去適應和改變,也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。
貴州人才信息網 輕松求職 滿意招聘 www.cjg163.com
日期:2022-03-21